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

2019年10月40周语记

Posted by Hao on October 9, 2019

2019年9月30日

每日总结

第一:每个小循环周期都有很多需要迭代和提高的地方,说明我还很年轻。 第二: 人生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游戏,要是有一帮人组团打怪,那就更有意思了。 第三:磨刀不误砍柴工,趁手的工具比你想象的更有长期效用,更有意义。

昨日关键词:信任

A: 服务业是以后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无论个人还是企业,信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需要打造品牌,而现在个人也讲究构建自己的个人品牌和影响力。

我过去8年的自由职业,职业声誉和个人品牌就是自己的生死线,使命必达的职业精神,高标准的职业操守,才能在这个行业长期立足。

信任难得,而能进入一个低信息高信任的群体更难。在这里,信息的质量和传播范围成反比,也恰恰因为极其小众的分享,才促成了其核心价值。

“鹰击长空,蛇行千里”。在无法窥其门径之前,一个更切实可行的路径是,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之内,尽可能的提高信息素养,培养更好的信息洞察力,创造出一个高质量的信息场。

同时,借此在信任端发力,一个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个人生活越来越透亮,可以在阳光下的东西越多越好,像柳比歇夫,自己56年的记录可以公之于众(需要交叉验证),是可以完全生活在阳光下的人。

每个人,无论借助工作、家庭、个人兴趣爱好,都可能够打造出一个基于专业技能、或者兴趣爱好所创造出来的高信息场。

彼此持续分享有价值信息,进而交换核心信息,和时间做朋友,慢慢形成良性信任循环,乃至形成更好的合作体。

信任构建不易,却很容易坍塌,经不起无畏的磨合和损耗,而在已有的高信息群体内的伤害显然是最大的,三国演义的离间计,曹植感叹手足相残的七步诗,以及成语祸起萧墙、 同室操戈等,都是侧面的佐证。

2019年10月1日

每日总结

第一:探索和利用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层次,大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的选择,小到个人效率工具的考量。

第二: 需要思考如何大幅度减少周期性事物的时间成本,提高效率。

第三:人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不过最显示功力的是适当的引导和因材施教。

今日关键词:模板

A: 模板思维很有效,有了它以后你就不怕迈出第1步,无论再丑再笨拙,你也敢于写出1.0版初稿。你可以尽情的展示当下最真实的自己,在后面的迭代中,你才可以发现自己的成长,看见自己成长的轨迹和速度,还便于后续复盘。

昨天更新了周报月报季报的模板,同时也更新了信息分析课程的计划模板,整体变的越来越简洁实用,摆脱了长期基于SAP职业背景的繁复。

今天继续迭代几个模板。首先是时间记录模板,因为已经迁移到了Power BI里,我的Excel原型模板不需要做太多整理工作,只需关注分析功能实现,维持周报发布。希望后续能够加速迁移。

其次是语音写作周报,第1次尝试用标签分类已慢改的和将来需要慢改的内容,实现效率和质量并举,既能选择自己需要发布的Q&A,又能挖掘潜在标记备用,且待下回分解。

郑宅之宝微信公众号内容,没有变更,已经周更一年,相对较稳定。

信息分析课程学习,首先是整合过往所有模板和框架,提炼出更简洁优雅的模板。

所有模板版本迭代迁移到Dynalist中,便于统一管理。

2019年10月2日

每日总结

第一: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学习是可以以非常低廉的成本,高效的提高自己生活的密度和幸福感。

第二: 历史滚滚向前,在探索和利用的大小周期内来回穿梭,持续迭代。

第三:,尊重大脑的认知吝啬鬼特点,善于利用组块和权重思维,充分挖掘大脑潜力的前提,是善待自己的大脑,降低认知负荷。

Q10:想象一下,经过多年的记录以后你能够达到的一个理想的时间记录的状态会是什么样子呢?

A: 算一算,大概率是难以做到柳比歇夫的56年记录。不过,畅想10年还是有信心的。

首先是可以纵览10年的主数据,10年间做过的所有事情一览无余。可以清楚的显示随着时间的延展,所做事情会有不一样的呈现,可以挖掘隐藏在背后的个人目标、价值观的变迁。

希望是从即时满足,逐渐迁移到能在更大时空周期内产生蝴蝶效应的事件。

希望自己每个当下所做的事,除了愉悦当下,还能让此后的站在不同时间轴的自己感恩前面每一个当下的自己,前己栽树,后己乘凉。

希望透过这10年的历程,能看见持续成长迭代的自己,能叠加价值,接力幸福,穿透时间的迷雾,光和热能一直在时间轴延展。

希望10年以后,你不认为时间记录只是给自己装了个无谓的枷锁,感叹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而是作茧自缚后的破茧成蝶。

当然,依然会有可能后悔,比如利用变量思维,如果只有一天的生命,你是否还会花时间去做时间记录?可能会可能不会,但是一定会记录,只是会换个方式,比如说录像。

所以,你必须抱有终极乐观,自己会自然死亡享天年。为了平衡未来衰老后的诸多力不从心,你会在时间维度上损有余而补不足,让年轻的自己多照顾下以后年老体衰的自己,多储备能量、见识和远见。多多思考,如何在更大的时间尺度,拥有更持久的抗衰老的幸福感。

甚至,因为足够努力和幸运,能让自己的幸福指数竟然呈现总体的上升状态。这更可能不取决于外在,而是对于自己的满意程度,对于当下的觉知,对于自己身心的呵护,以及对于将来生活的把控感。

而你会比较确信,通过持续的时间记录,对于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整体的量化呈现,你可以更加精确的获得自己人生模式的反馈,能更好的自我调优,有更好的生活把控感。

你会明白,人生所谓潮起潮落都是自然的现象,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你所能做的,是尽人事听天命,但前者已经够你为之奋斗一生。

10年期间,你经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迭代循环,不停的总结、预测,然后持续地自我调教,缩小gap。慢慢地,你越来越对于自己很多事情的预测能力越来越高,也越发知道什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是取舍。

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量化的觉知人生。

若非通过时间记录,你可能还和从前一样,只是稀里糊涂的过了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你对于自己的过去分外模糊,只能和芸芸众生一样,偶尔感叹,时光飞逝。感觉没能够抓住什么,也没有留下什么,甚至已经模糊了来时的路,曾经发出的叹息,曾经的意气风发,曾经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曾经的欢呼雀跃。所有的这一切都随着记忆的衰退而随风飘逝。对于当下的自己并不能带来幸福的加持。

就像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所说的话: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的充分的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和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能结束他的生命。

但是,如果说当你在努力回顾这一辈子的时候,发现往事竟已成风,无法回首,岂不是莫大的悲哀。

拉开镜头,当你垂垂老矣,能够回顾自己人生不同时期的照片,能够感知自己的成长成熟甚至是衰老的全部过程。同时,你竟然可以随时调取你关于过去人生任何一个瞬间的时间记录,哪怕是最简单的吃喝拉撒,对于多年以后的你的感触,一定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候,冰冷的数字会跃然纸面,变成了有温度的回忆和充满了幸福的充实感。

然后你竟然还能够发现,透过客观的时间记录,结合自己的每日语音写作,自己过往的所思所想,各种体会和感悟,无论是开心的,难过的,喜悦的,震惊的,忧伤的,沮丧的,踌躇徘徊的,勇往直前的,所有的这些情绪和想法构成了你的完整一生。

当你能够如此精准如此全面的回忆自己的一生的时候,必然会让你自己感叹,这个就是我自己奇特的一生,这个就是我之所以知道我来到这个世上全部的人生意义。它不在于我现在是否处于加速衰老的状态,也不在于我现在有了多少名利,甚至可能都不在于我留给这个世界上留下来点什么。

更可能的是,我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实实在在的存在过、思考过、努力过、开心过、悲哀过,所有的这些过程已然赋予了它终极的意义,也就没有其他更多的意义了。

2019年10月3日

每日总结

第一: 活用高阶模型时空变量关系,如果用请滥用。

第二: 将卡片形式进行到底,如果爱请深爱。

第三:形式和内容,犹如框架和砖瓦,互相依存、互相塑造,需要同时在这两个方面迭代和打磨,不可偏颇.。

Q8: 虽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但是你是如何Dynalist工具选择及笔记架构设计的探索和利用?

A: 个人知识体系结构属于个人系统里非常重要和核心的部分,同时涉及和贯穿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对于个人还是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个好的笔记软件可以同时融合你的信息处理方面的道和术,也就是能很好地结合你的想法和行动。

按照简洁和优雅的原则,我们在上述三个层面分别来考量对自己个人效能的提升。

首先,在输入端会极大的降低输入的门槛和难度,并且和后续处理和输出做到较好的衔接。比如语音写作,在输入端的便利性上,首先是可定制较复杂多层次模板,同时兼顾无限拓展。特别是对于语音写作,可在一个item的notes下不间断语音地滑动屏幕,这一点直接秒杀掉workflowy。而相对于随笔记,Dynalist又能很好的兼顾到输入、后续的处理和输出,这样就可以砍掉随笔记这个只起到剪切板作用的环节。

然后,对于卡片制作也要方便很多。Dynalist可以灵活的在文件和大纲项目之间切换。快写阶段直接利用文件的便利性,然后整理阶段又可以任意整合到个人大纲笔记中去,这样同时兼顾了输入端的灵活性及处理端的便捷性。这就不是传统文件形式的为知笔记和石墨文档所能比拟的。

但是,在需要最快速记事的时候,我甚至觉得Dynalist也会没那么方便。这样我会用Google keep这样的纯便笺式软件,每天随时记录,然后电脑端作为Distribution center开始玩消除。

2019年10月4日

每日总结

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大程度的尊重别人的时间,是个人素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 社交是把双刃剑,在基于孩子的社交和个人的进化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一门学问。

第三:识别并激活过往工作和生活中的内隐知识,并且提炼出高阶模型,可能是进行举一反三、实现跨领域迁移,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式。

Q&A

Q2:为什么读书卡片快写的时候只需要时间戳,不需要额外内容标题?

A: 首先追本溯源,时间戳是软件系统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一条记录物理意义上的唯一key,也就是logical key,程序员和顾问在对数据进行追踪和修改判定的时候,都要靠时间戳这个唯一记录标识。

与之对应的就是业务意义上的key,也就是semantic key,比如物料主数据的semantic key是物料编号,人事主数据的semantic key 是员工编号等。

回到读书卡片,没有这个概念的人,在创建一张卡片,首先自然而然的想到的key 一定是semantic key,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表达内容主题的标题。

但是这样有2个问题,一是不能唯一确定一张卡片,另外一个更要命,不能确保快速输入。所以阳老师推荐直接用类时间戳标记,从数据库的设计理念角度也正好做个交叉验证,采用logic key,也就是时间戳来唯一标识这个卡片,同时最大程度的实现快写,降低输入端的认知负荷。

这样其实就是跨领域知识理念的迁移,从一个领域提炼出的模型,在其他领域同样适用。

那么问题来了,时间戳作为标题,好是好,快是快,但是因为没有设置semantic key,也就是内容含义的标题,我无法快速的知道这张卡片的主题,用起来不顺手。

一个答案是你根本不需要了解这个卡片的主题是什么,只需要利用强大的搜索功能即可。

但是,有的时候你并不能通过合适的关键词搜索到对应的内容,尤其是在卡片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你的搜索的有效性就可能大打折扣。那么这个时候,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么?

这里还要类比数据库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也就是index 索引,它是在传统非内存计算数据库里,进行数据sql查询加速的最重要的手段,甚至没有之一。那么,迁移到个人知识笔记系统,在Dynalist也有雷类似的功能,就是tag标签。

快写阶段,你依然只需打上时间戳。而在慢改阶段,你可以加上tag标签。这样其实就是培养你的关键词意识。

当然,如果这还不够,最后,你还可以在慢改阶段给加上semantic key,也就是一般而言的内容标题。

2019年10月5日

每日总结

第一:高效的事务处理系统(OLTP)只能确保一个人快速高效处理事情,但是只有打造分析和反馈系统(OLAP)才能实现加速成长。前者发生在自主心智和算法心智层面,后者发生在反省心智层面。

第二: 如何避免对于一个人盲目崇拜,设想你是TA至亲的人。

第三:万物为我所用。在接受或者是拒绝一个想法、建议之前,放下所有评判心,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对于自己是否有真正的实用性。

今日关键词:个人系统

A: 如果我们参考企业信息分析系统,个人系统也可以分成两套系统,一个是事务处理系统(OLTP),另外一个就是分析系统(OLAP)。

市面上众多个人效率软件,更多的是用于提升前者效能,包括我们熟悉的笔记类的软件,各种效率软件,在提升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的效率方面是显而易见的,对应的三层心智模型,更侧重于自主心智和算法心智这两个层面。

但是,一旦以上运转良好,你需要进一步的优化,这时候,个人分析系统就粉墨登场。

分析系统重在反馈,对于个人行为形成一个闭环,提供反馈和调教功能。它属于三重心智模型的反省心智层面,相对于个人事务系统在速度层面的优化,它解决的是加速度的问题。或者说,它对应的就是老阳所提到的模式的模式,即为元模式。

你要比别人进步快,不是说你进步的速度比别人快就行,而是加速度也要比别人快。这样就需要一个个人分析系统的支撑,需要强大的反省心智。

它在个人的子系统里都有踪影,比如个人反省系统,时间记录中的分析系统,甚至你做作业时候的模板迭代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分析系统。

2019年10月6日

每日总结

第一:要非常注重权重意识,珍惜自己的宝贵的自由时间和注意力,在自己的非核心领域里面,设定好投入时间。

第二: 搜狗语音输入法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惊喜,在华为手机里面效果很好,再次证明了批量测试的重要性。

第三:,巧妙地利用一些四两拨千斤的习惯,比如先去做重要的事情,来挤占紧急的事情。

Q10: 总结一下压力测试对于WOOP法则各个环节里的具体作用和影响?

A: 在用WOOP法则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四个环节一定要拆开进行,隔离思考,在每个环节进行穷举,也就是要进行足够的压力测试。然后忠实的记录下来,以进行持续跟进。

首先是wish 愿望,压力测试的理念就是尽可能天马行空的去想象,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不做任何的限制,激发自己所有的想象力。

其次是 outcome 结果,通过压力测试,把wish阶段飘在天空中的各种发散想法进行落地,做出一个成果展示台。它应该是边界清晰的可交付的产品,比如遵循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ased)。这样在后续的反馈和进一步跟踪的时候,能形成有效的量化分析和反馈。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颗粒度granularity和维度dimension,我理解WOOP不是一个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迭代的过程。而每轮的迭代的叠加成果,应该是尽可能丰富维度,并且在各个维度的颗粒度上变得越来越细。

这样,我们对于事情评估预测会越来越精准,而这就是个人反馈系统越来越高效、越来越精准的重要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