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士时间管理是镜花水月

AA003 BP时间管理小组反方

Posted by Hao on September 21, 2019

文:胡杰颖/赵自力/蕙蕙(顺序不分先后)

迷雾森林

森林的白色雾气,总想让人一探究竟。

uprnn1.png

时间不可再生一去不复返,永远都在消逝的过程中。随着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不管是哪个行业哪个岗位,站在公司的角度站在个人的角度,都想提高效率,那么这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时间就变得异常受人关注,时间管理的定义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创立也层出不穷。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完成工作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自我能力并且持续保持进步是值得追求的。那时间管理到底能不能成为职场人士精进的利器呢?

何为精进?回想我们为什么要执着于探讨时间管理,不外乎是感受到时间易流逝不可重复,想在混乱中有序,较少压力让自己更有掌控感更开心;或是想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干更多有意义的事,实现价值,体验快乐。在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工作会占据你一大部分宝贵的时间,我们希望这些时间尽量能有意义的度过,自我有成长而不至于荒废了时间。

何为利器?中华字典解释为锋利的兵器、有效的工具,这里应该取后面一个意思。这其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有效、一是工具。

迷离扑朔

散不尽的雾,让人难以前进

翻阅国内外各领域的研究论文,会发现这个一个现象:时间管理在各个学者的论述中缺乏统一明确的定义,且目前缺乏实证研究证明时间管理对职场人士的个人成长和精进产生实质作用。

在关于时间管理的研究中,国内有学者在对10年里时间管理研究的综述中表示:目前国内几乎所有有关时间管理的研究都在研究学生群体,对其他群体研究很少。且从目前研究来看时间管理的干预研究相对较少,时间管理训练程序更是缺乏。国外学者在对过去时间管理研究的综述、回顾与分析中也提到:时间管理对工作绩效等结果的影响尚未明确确定;对在工作场景下时间管理的作用机制也没有明确研究结论。

在进一步研究时间管理训练的效果时,有国内学者在时间管理训练述评中表示:「时间管理训练」的多数研究都采用问卷测量作为研究手段。这些测量工具在编制时所依据的心理学理论并不尽相同,而且测量目的也大相径庭。测量手段多样化、测量工具准确化并无统一标准,存疑。在国外学者对时间管理培训的研究中也发现 :「时间管理训练」能够提高训练者对时间的掌控感、能够提高工作幸福感减少一些压力,但与绩效无关,没有证明时间管理能够提高工作绩效。 同时「时间管理培训」作用有限,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时间管理培训与其对绩效的影响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但这其中的影响变量很多无法准确评测。 且相关研究缺乏双盲实验研究条件,参与者并没有被告知研究假设,但是很明显时间管理培训项目的目的是提高幸福感和绩效。 培训教练也知道我们假定时间管理培训对幸福感和绩效有积极的影响。

以上看来,学术界对时间管理的作用机制仍然没有研究清楚,目前大多数研究对象都是学生,对职场人士的研究比较少。个别研究说明做时间管理能够提高对工作的掌控感,从而减少工作压力,只是说明正向相关关系,并无因果关系。我们目前还不能断言,是因为做了时间管理才提高了绩效优化了工作表现,这其中存在太多第三变量啦。到底是因为做了时间管理提高了个人能力还是因为个人能力强才有更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呢?如此看来,时间管理是否能成为助力个人精进,还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

荆棘丛生

荆棘困住了脚,难以挣脱

除了缺乏理论基础,我们还会发现时间管理在具体实践上难度比较大,常用的管理方法或理论工具也有许多限制条件。对职场人士来说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使得时间管理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先来看一个数据,来自《华为高效工作法》:“人们一般每8分钟会收到1次打扰,每小时大约7次,或者说每天50-60次。平均每次打扰大约是5分钟,总共每天大约4小时,也就是约50%的工作时间(按每日工作8小时计)。其中80%(约3小时)的打扰是没有意义或者极少有价值的。同时人被打扰后重拾起原来的思路平均需要3分钟,总共每天大约就是2.5小时。也就是说,每天因打扰而产生的时间损失约为5.5小时,按8小时工作制算,这占了工作时间的 68.7%。时间管理方法有效的假设是工作环境和工作特征适合自己来安排一天的工作并且可以对额外的工作说不,目前看来在实际工作当中,这常常不现实。如果你说常被打扰那不是正好可以使用时间管理来规避这种情况吗?试想,你做好了周密的时间规划,几点到几点专心处理某事,几点到几点可以被打扰,是可行的吗?没有公司组织层面的共识,作为打工仔的我们就向领导同级同事公示告知9:00到11:30分太忙不要打扰我,难免被评“这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

再来看看目前非常流行的时间管理方法GTD,是否真的是趁手的精进利器呢?为什么出现GTD这样的时间管理方法呢?该方法的提出者Allen创建的公司一开始是为商业管理,公司运作而生的,就是说GTD的出发点是面向的企业职业经理人,这些人每天确实有大量的事务需要处理,非常的繁忙。并不适用于所有岗位、行业的人。 GTD简单好操作好上手吗?提出者Allen写了3本书来阐述实施细节,足见复杂程度。实践难度大,很容易从入门到放弃。相信读者身边也会有很多想践行时间管理的人,能坚持下来的比例有多大呢? 本质上来说,GTD实际上是在给人生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当你使用此方法系统指导自己,而和你协作的人却不是依赖此系统,冲突产生效率降低,一点也不友好。GTD时间管理工具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还要花上很大的学习成本。我们不排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其器又对应用环境提出高要求高标准,与职场现实环境融合度差,难称利器。

市面上有很多时间管理的书籍,试图讲清楚应该怎么做时间管理,看起来是提供了很多信息帮助大家降低做时间管理的难度。但可用性真的大吗,选择越多认知负担越大,越难到达实际践行的层面。光选择工具、选择哪本书对一般人来说就会产生很多纠结啦。本应该是工具帮助你,但你却要花更多心思去理解工具,这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吗?

陷入泥潭

迷雾迷了眼,误入泥潭

我们之所以认为职场人士的时间管理术是镜花水月,因其治标不治本,是表不是里。这背后需要目标管理、授权管理、计划管理等等的支撑。国内外有研究证明:做时间管理最最关键的点是和全局相关的,即要具有整体计划和目的。作为工具使用的时间管理在脱离目标时是难以起作用的。

我们常提时间管理的典范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主人公),他的时间记录只是一个显像体现,是其表。如果把他当作时间管理的典范去效仿,恰恰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不是因为时间记录才有生物分类学、昆虫学多学科著作等身,而是其里人生观、人生追求推动者他前行,他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人们赶潮般模仿其时间记录,又浅尝则止,为什么?徒有其表啊。 时间作为要素融于目标管理、授权管理、计划管理等,不专提时间管理,后方做好依然可精进。

光束透射

穿越迷雾,终见阳光

我们可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做「时间管理」是必要的吗?反过来想如果不做时间管理会怎样?

在人生的几十年,对你重要的事情都很简单,吃饭、睡觉…大部分人不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练习这样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应该是要养成习惯。假如我们不用时间管理的流行方法去达成上面我们想要的,还有其他的办法吗?我们可以使用刻意练习去锻炼自己,想放弃时可以用执行意图去养成习惯,学习创造心流体验感受专注和快乐,为什么非要做时间管理呢?

想要精进?技巧和方法当然有其重要性,但不必过于执着。好的学习工作习惯,能够十年如一日运转,稳定为你提供能量的习惯才算得上精进利器。执着于学习技巧和方法会不断消耗你的认知资源且有使用局限,而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在背后默默奉献运转。

感谢:项目发起者皓同学的大力支持,驻场教练黎黎教练、钟慰教练、Alex教练的指导,还有最重要的两位队友的给力支持。

附:kialo讨论地址:Part 2. 正式论辩:职场人士时间管理是精进利器还是镜花水月? 参考文献:


-->